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過了南雅奇石繼續往宜蘭方向走,
不期而遇一片寬敞的停車場,
既然如此殷勤接待,那就下車看看吧!

<火炎山觀光坪>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隄邊豎立的公告牌上寫著「火炎山觀光坪」,
查了資料之後方才曉得,
原來這裡是個著名的釣場。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我們抵達時正值退潮,
偌大磯石未見任何人釣魚,
只這艘小船海面上浮浮沉沉,晃晃漾漾,
鏡頭拉近一看,裡頭的人正在揚竿呢!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附近海岸被闢為九孔養殖場,
美麗的海景多少受到破壞。
至於這座遮陽篷架,
倒是替我擋掉不少的紫外線。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天氣實在詭異,
蒼穹硬生生被分成兩半,
靠近基隆這邊潑墨渲染似的一片烏黑,
而宜蘭那端卻是不能再好的藍天白雲。
知道前去的方向是這樣的天清氣朗,
令人放心。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一路盤桓留連,終於來到三貂角。
這些年幾次走訪富貴角、鼻頭角,
「北台灣三角」就只剩下三貂角始終緣慳一面,
今次規劃蘭陽之旅,
說什麼都要把它納入行程。

<三貂角燈塔>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三貂角乃台灣本島之極東點。
西元1626年西班牙船艦航經此地時,
將其命名為San Diego(聖地牙哥)。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昔時居民用閩南語音譯為「三貂」,
又因為這裡地處台灣最東邊的岬角,
所以稱為「三貂角」。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至於三貂角燈塔則與西班牙完全無關,
它是日本人興建的。
昭和年間,三貂角附近海域相繼發生船難,
台灣總督府因而籌建燈塔。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昭和10年(1935)燈塔竣工啟用,
至今已有七十餘年的歷史。
三貂角燈塔乃太平洋區的重要指標,
因此被譽為「台灣的眼睛」。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燈塔所在位置非常明顯,
從福隆往宜蘭方向經過卯澳漁港,
轉個大彎就看見山丘上的白色燈塔眼前相迎。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循指標右轉岔路上山,
先經過一片公墓,
幾分鐘之後看見這顆超大高爾夫球──雷達站,
這就來到燈塔前方的停車場了。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這與我當初所想像的有那麼些差距,
原先以為和鼻頭角燈塔、富貴角燈塔一樣,
至少得走上半個鐘頭的步道方可抵達,
不想,竟然這般不費吹灰之力。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對於燈塔,有分難以言說的迷戀,
除卻其擔負的領航任務令人感佩,
還因為那一身的潔淨雪白。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在碧海、藍天、綠地的環抱裡,
無論旭日東昇,夕霞滿天,或者艷陽高懸,
白色燈塔,任何時候都是這樣的清麗絕倫。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此外,燈塔永遠都遠離塵圜俗世,
兀立於山巔水湄、天涯海角。
這樣強烈的、遺世獨立的孤寂,
醞釀一種迷人的氛圍,
讓我難以抗拒地要向他前去。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燈塔的兩側各有一座觀景亭,
北側的木造涼亭可以俯瞰馬崗漁港,
一旁還闢有步道通往觀景台與底下公路。
若果循步道慢慢上山,
或許會有更多的畫面與心情。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南側這座圓頂的白色石亭,
方巧框住了海面上的龜山島。
從這個方位看去,果如神龜浮海,
等到繞過這個岬角再往南前去,
龜首便漸漸藏躲,終至不見。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三貂角燈塔是北台灣唯一開放參觀的,
展示室裡頭陳列著與燈塔相關的設備與資料,
還可以蓋個戳章紀錄到此一遊。

夏日到蘭陽(2)東北海岸(二)
「這樣容易,就能來到如此美麗的所在」
這是旅行在寶島時,經常湧現的體會。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