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瀑布屬於朴子溪上游牛稠溪水系的一個分支,
受到921地震與88風災的影響封閉20餘年,
歷經整治工程後重新設置步道、吊橋與休憩區,
且於2024年8月中旬再度開放。
自景區入口到步道終點觀音禪寺,
往返所需時間一個多小時,
算是一條平易近人的健行路線。
遊覽車停在溪心寮公車站停車場,
這裡到景區入口得步行半小時,
為了節省體力可以搭乘接駁車,
票價:單程100元,來回180元。
乍聽,這價錢滿貴的,
然而這段路起伏甚大,
大哥大姐走起來辛苦,
為了保留體力遊賞瀑布,
這錢,毫無懸念地就花下去了。
穿過溪心寮老街走到接駁車候車處,
按先後順序排排坐,井然有序。
蜿蜒於產業道路上7、8分鐘抵達行車終點,
研究一下導覽圖,這便啟程了。
仁觀一號橋上遠望第一層瀑布,
這瀑水還真的是涓涓細流,毫不起眼啊!
過橋後續往前行來到仁觀二號橋,
謝謝你們相伴同行,親山近水逍遙遊。
橋的彼端有蚱蜢與黑熊石雕。
坐車加上走了一大段路,終於來到售票亭。
進入景區,隨即踏上木棧拱橋,
對照地圖,應該是仁觀三號橋,
步道緣溪闢設,架橋聯繫兩岸。
眺看前方的木棧道與旋轉梯,
回首來時方向的越溪木棧橋,
步道寬敞平坦,風景賞心悅目。
木棧道盡處銜接幾層高的旋轉梯,
迴旋而上來至最高處,
環顧俯瞰,山青水綠,景致宜人。
出了旋轉梯是片空曠平台,
備有幾間簡易洗手間。
由此而上前往第二層瀑布,
這裡闢為休憩觀景區,
有攤商販售茶飲與農特產品,
且設置許多桌、椅、長凳。
若無意繼續登高,
閒坐於此品茗賞瀑,也是風雅美事,
就像我們的育明大哥。
第二層瀑布奔流直下傾注水潭,
若值雨季水量豐沛時,
濺起的水花宛如飄雨瀰漫山谷,
因此被譽為「飄谷雨」。
離開休憩區就來到仁觀四號橋,
一座橫跨溪谷美麗又堅固的吊橋,
佇立橋上可以就近欣賞飄谷雨美景。
過了吊橋就是此行最大挑戰,
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木棧階梯,
只是,經歷過前一天近3000個階梯的考驗,
這段路也就小菜一碟,難不倒我們的。
累了喘了就停下腳步,
欣賞環繞周身的青山碧水。
再長的階梯也有終點,
陽光正好,歇息片刻。
跟著又一座吊橋相迎─仁觀五號橋,
過橋就是觀音瀑布平台,
闢設有寬敞的賞瀑休息區。
對面山壁垂直懸掛一匹長長的白練,
自幾十公尺高處奔流而下,注入碧綠深潭。
水瀑一分為二,上下兩層,
有說,上層瀑布形似觀音菩薩手持淨瓶側身而立,
因而得名觀音瀑布。
缺乏慧根,沒能看出端倪,
但覺瀑水有若輕紗白絹,
籠罩翠谷,秀逸清靈。
有點嚇人的陡梯,
所幸,短短的而且是最後一小段,
盡頭即觀音禪寺。
寺前矗立聖容祥和的觀音菩薩像,
從這個方向端詳,彷彿看出些什麼。
亭子旁有塊裂成兩半的石頭,
是誰這麼巧思,喚它「愛心石」,
從此,成為打卡景點。
隨後折返循原路下山,
回到接駁車候車處,
再乘車回到溪心寮老街,
兩旁綿延而去都是在地農特產的攤販,
這個日曬炭烤黃豆皮厲害了,
讓鮮少購物的我都動心了。
遊伴們邊走邊看邊買,
直到兩手拎著沉甸甸的收穫,
這才心滿意足地回到停車場。
天清氣朗,風和日麗,
而且時間非常充裕,
倘佯在規劃完善的景區,
慢遊細覽觀音瀑布群,
蒙塵的心撢去了灰,清爽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