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新竹(三)城隍廟小吃

吃在新竹(三)城隍廟小吃
說起新竹城隍廟的小吃,
還真的是有口皆碑、遠近馳名。
各式各樣甜的、鹹的、冷的、熱的美食,
隨人喜歡、任君選擇,
無怪乎吸引了許多遊客到此嚐鮮,
更有三不五時就來解饞的在地人。

吃在新竹(三)城隍廟小吃
但見每個攤肆前面饕客滿座,
其熙攘喧騰的畫面令人振奮。
特別是在經濟蕭條的辛苦年代,
這種平價美食不知撫慰了多少人的失落。

吃在新竹(三)城隍廟小吃
邀請您攜家帶眷、呼朋引伴來風城走走,
看山、觀海、賞古蹟之餘,
也順便嘗嘗城隍廟的美味小吃。

琳瑯滿目的眾多選擇中,
我倆特別偏愛其中幾味,
每次來到城隍廟幾乎不做他想。
要說執著、堅持未免太過嚴肅,
想來是已經戀上了他們的味道,
只要一段時日未嚐就開始想念。

<鄭家魚丸燕圓湯>
吃在新竹(三)城隍廟小吃
什麼,在新竹貢丸之前竟然推薦魚丸湯?
是的,你可以在嚐過貢丸湯之後,
再來一碗魚丸燕丸湯,
保證不會後悔,肯定一吃上癮。

知道鄭家的魚丸湯好吃,
還是一位從美國來訪的朋友告訴我們的。
此後,它就成為我倆二十年來城隍廟的首選。

吃在新竹(三)城隍廟小吃
魚丸和燕圓,味道、口感與顏色都不同,
可以選擇其中一種,也可以來一碗綜合的。
丸子厚實有彈性,充滿魚鮮肉香,
灑上蒜末、加了胡椒粉的湯底清淨鮮腴。

<阿婆連家魷魚羹>
吃在新竹(三)城隍廟小吃
滿滿一碗甜甜鹹鹹的羹湯,
盡是魷魚、肉羹以及其他的搭配食材。
最特別的是,
起鍋前灑在上頭炸得香脆的蛋酥。
豐富的層次感教人滿足。

<林家肉圓>
吃在新竹(三)城隍廟小吃
蒸熟放涼後再用油炸加溫,
所以,外皮軟軟QQ還有些微焦香。
內餡是用紅糟醃過的夾心肉、青蔥、栗子,
淋上特調醬汁,十分好吃!

我們也經常吃鄭家魚丸湯隔壁的肉圓,
味道、口感伯仲之間,不分上下。

<郭記潤餅>
吃在新竹(三)城隍廟小吃
這家店門口永遠大排長龍,
偶爾遇上人較少時便趕緊買兩個解饞。
吃了這麼多回始終沒弄清楚,
到底潤餅裡面包著些什麼餡,
不過,用「料豐味美」形容絕對貼切。

吃在新竹(三)城隍廟小吃
多樣多量的蔬菜剛好彌補其他小吃之不足,
只要吃上一捲就對健康有了交代。
其實我更喜歡香香甜甜的花生粉,
於潤餅而言,簡直就是畫龍點睛。

<田園紅豆餅>
吃在新竹(三)城隍廟小吃
廟口左側有家爆漿紅豆餅,
雖然開張不過半年卻已經小有名氣,
連校園記者也曾經報導過。

吃在新竹(三)城隍廟小吃
這裡的紅豆餅一共6種口味:
紅豆、奶油、芋頭、抹茶、菜脯和巧克力。
方才離鍋的餅皮薄脆香酥,
飽滿豐富的甜餡細膩濃郁,
至於嗆辣的菜脯則極有特色。

雖然只是到處可見的庶民甜點,
一樣外酥內軟,一樣皮薄餡多,
究竟他們是如何的與眾不同?
原來,
這些紅豆餅精緻得一如和果子。

吃在新竹(三)城隍廟小吃
不禁想著:
到「新復珍」看電影前買幾個當點心,
或者寒冷冬日裡揣著熱騰騰的紅豆餅,
會是怎樣的幸福?

<阿忠冰店>
吃在新竹(三)城隍廟小吃
阿忠冰店搬到城隍廟附近,
對店家和顧客而言絕對是雙贏。
傳統刨冰可以賣到四層樓的店面,
其口碑也就無需多言了。

吃在新竹(三)城隍廟小吃
帶有顆粒的「鳳梨糖水」,
有別於一般的焦糖口味更加香醇清甜,
這是此舖公開已久的秘密武器。

然而自從擴大營業之後,
商品的總類更加五花八門,
從刨冰到豆花、仙草凍……林林總總幾十樣。
雖說提供顧客更多的選擇,
卻在備料功夫上打了折扣,
棠語重心長地說:阿忠冰店要加油了!

<原夜市鴨肉麵>
距離城隍廟步行約莫五分鐘,
勉強也列入城隍廟美食之一。

吃在新竹(三)城隍廟小吃
雖然只是簡單的鴨肉料理,
卻緊緊抓住每個饕客的胃,
甚至正因為這樣單純的食材,
反而容易追求最好品質。
一碗麵、一碟鴨肉、一盤炒鴨血,
如果人多就再加點一份鴨腸、下水,
全鴨料理就任你大快朵頤了。

所有鴨隻的精華盡在這碗濃郁香醇的湯底,
麵條吸飽了湯汁軟Q順口,
煙燻過的金黃鴨肉腴郁鮮甜,
配上酸酸甜甜的醃黃瓜尤其美味,
烏醋嗆味的快炒鴨血也滑嫩好吃。

如果這樣還不過癮,
那麼臨走時還可以再來一句:
老闆,外帶五隻鴨翅膀!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