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看過胡馬雍陵寢,
立即前往新德里的其他景點。
車行來到綠蔭大道,
終於看見與先前不一樣的市容。
<甘地博物館>
這幢白色的典雅建築,
原本是印度富商G. D. Birla的住宅,
甘地生命中的最後144天就寄宿於此。
1948年1月30日,
甘地在中庭被激進派的印度青年暗殺。
現場立有石碑以為紀念,
從房間到身亡地點亦塑有足印。
於我眼裡,
這排迤邐而去的腳印,
不僅象徵聖雄甘地的最後行止,
更紀錄他一路走來,
為爭取印度獨立和平所做的犧牲奉獻。
當年他居住的房間仍然保留原來樣貌,
裡面的陳設非常簡陋,
僅只床墊,茶几、櫃子與一架紡紗機。
這位印度國父,
其實是個自奉清儉的苦行僧。
另外幾個房間則闢為展覽室,
主要用文字、照片記錄生平,
並且輔以模型重現當年的重要事蹟。
清幽雅靜的庭園裡,
有個男子在示範甘地紡紗的情形。
和平鼓上繪有各國國旗與宗教圖騰,
傳達的應該就是甘地的理想:
世界和平,信仰自由。
院子一隅立有甘地與兒童的銅像。
清癯瘦削的甘地。
雖然稱為甘地博物館,
但是以陳列的內容與規模來看,
說是紀念館更為名副其實。
前去印度門的途中,
在總統府與國會大廈附近繞了兩圈。
聽阿蘇得意說著:
印度總統府的規模世界第一。
<印度門>
巍峨高聳,氣勢恢弘的印度門,
絕對稱得上是新德里的地標。
雖然外觀形似法國的凱旋門,
卻與「凱旋」二字完全無關,
這座印度門其實是印軍亡魂紀念碑,
憑弔的是陣亡於一次世界大戰的印度軍人。
印度門上的每塊磚石,
都鐫刻有為國捐軀的將士名字。
頂端有個直徑3.5公尺的石盆,
每逢重要慶典盆內便注滿燈油,
一公尺高的熊熊烈火照亮夜空。
印度門的周圍鬱鬱蒼蒼,
樹蔭草地上、清澈小河邊,
隨處可見休憩納涼的民眾。
迎面走來三、四十位印度女子,
一身的鮮豔亮彩就像春花朵朵。
莎麗的用色既大膽衝突又細膩協調,
古紫配燦金,豔黃搭藏青,寶藍襯桃紅,
穿在我們身上絕對俗豔,
披在她們身上卻是無限風情。
<貝拉廟>
這座印度廟乃貝拉家族出資興建,
供奉的是納拉亞那與其愛妻吉祥天女。
同樣是印度富商貝拉興建的印度廟,
其風格卻與捷普的貝拉廟截然不同。
我們在人行道上短暫停留,
隔著馬路隨便拍幾張照片。
這座造型複雜的貝拉廟其實普通,
反而是菩提樹的美麗姿態吸引目光。
<古達明納塔>
古達明那塔是全印度最高的石塔,
興建於13世紀初期,
乃紀念阿富汗征服印度的勝利之塔。
黃昏時分抵達此地,
一廂情願地想,這個時候正好,
紅日夕照下的古塔一定很美。
結果,竟然只在外頭遠眺。
德里的半日行結束於此,
印度金三角之旅也到尾聲。
沒能在古達明納塔留下完美ending不無遺憾,
然而一路行來已經太多驚喜,沒敢再多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