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陵殿回到大理石平台,
這片約莫一萬平方公尺的淨白無暇,
讓行旅匆匆的遊客暫時獲得閒適寧謐。

就算什麼都不做,
只是凝望藍天底下這個大珠寶盒,
或者一隅欣賞施施往來的各方遊客,
都是消磨在泰姬瑪哈陵的美好時光。
<塔柱>

大理石平台的四個角落,
各自屹立一座三層圓柱的尖塔。

從整個陵墓的格局審視,
這四座高約42公尺的塔柱,
彷彿是保護正殿的護衛。

當初為了預防地震倒榻時壓損正殿,
特別設計向外傾斜12度。

把鏡頭拉近,清楚看見,
塔頂有個圓頂小亭,
塔身同樣精雕細琢。
<配殿>

陵殿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配殿,
西殿乃清真寺供祭拜之用,
東殿則為接待聚會的所在。


這兩座配殿都用紅色砂岩砌成,
並以白色大理石做重點裝飾,
屬於典型的蒙兀兒建築。


紅色砂岩的主體結構上,
以大理石鑲嵌各種花卉圖案,
雖然紅白相間,對比鮮明,
卻不失古樸典雅,細緻優美。

穿行於廊柱與拱門之間,
伸手摩挲壁面的細緻雕鏤,
抬頭仰望穹頂的美麗鑲嵌,
懷古情緒就這樣心底幽幽生起。

很難為你述說當時雙眼所見,
面對這些絕世工藝,
發現自己竟然詞窮。

絞盡腦汁也只有「鑲金砌玉」、
「精雕細鏤」這幾個形容,
還是用棠的照片補充說明吧!
<亞穆納河>

這彎清淺潺湲流淌,
彷彿把泰姬瑪哈陵溫柔環抱。

原本,沙迦罕計畫在河的對岸,
替自己建造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墓。
後來被兒子篡位並且囚禁至死,
這個夢想終究成為永遠的遺憾。

一如其它景物,
泰姬瑪哈陵隨四時變換風情,
即便一天之內也呈現不同的美麗,
清晨嫵媚、正午端莊、傍晚絢燦、月夜聖潔。

我們於上午時分到來,
看見的是清朗逸秀,莊嚴華貴。

憑良心說,泰姬陵真的非常夢幻,
只是,世間美好何其多,
比起這座陵墓,
還有更多讓我心折的美麗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