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已經是印度的初夏了,
傍晚五點太陽還掛在半天高,
日落之前我們有充裕的時間,
可以隨著阿蘇慢遊細覽阿格拉堡。
繞過如茵碧草來到賈漢吉爾宮前,
阿蘇指著這個幾乎人高的大水缸問:
這是做什麼用的?
大夥你一言我一語配合地猜著,
等到答案揭曉莫不面面相覷。
原來這是珠妲皇后的哥哥,
為了慶祝阿克巴喜獲麟兒,
送給外甥的禮物──大澡盆。
你,猜對了嗎?
<賈漢吉爾宮Jehangir Palace>
阿克巴大帝為了慶祝兒子的誕生,
特地為其印度教妻子──珠妲,
建造了這座賈漢吉爾宮。
宮殿的樣式原本兼具印度與波斯風格,
後來被沙迦罕注入了濃厚的蒙兀兒色彩。
伊斯蘭教的圓頂、拱窗與塔樓,
傳統印度建築的鑲嵌鏤雕,
各種蒙兀兒建築的元素都在這裡。
穿過拱門走入賈漢吉爾宮,
聆聽阿蘇娓娓道來關於宮殿的種種。
這座宮宇為四邊形方院,
夏宮、冬宮、印度廟和圖書館,
就環繞在中庭的四周。
其中印度廟別具意義,
記錄了阿克巴致力於回、印文化的融合。
不過,這座印度廟後來被奧朗哲布拆除了。
這座兩層式的宮殿,
底層以廊柱為主,上層則為塔樓與拱窗。
無論牆壁、穹頂、廊柱,
目力所及莫不精雕細鏤,
有些鑲嵌以白色大理石,
有些則用幾何浮雕裝飾。
圖案之繁複華麗,做工之細緻精巧,
令人讚嘆卻也不免感慨,
帝王的奢華不就是人民的血淚?
<後院廣場>
賈漢吉爾宮的外頭是一方廣場,
阿蘇指著地面這個裝置說:
和琥珀堡的天然冷氣類似,
也是用來調節溫度的設計。
一邊耳聽阿蘇娓娓道來,
同時也偷眼望向這面牆,
猶在納悶,為什麼這許多遊客都擠在窗口,
便聽得一聲驚呼:泰姬瑪哈陵!
是的,
我們在此與泰姬瑪哈陵初次照面,
隔著這樣不遠不近的距離。
泰姬瑪哈陵宛若一幅圖畫,
優雅地嵌在紅牆上的每扇窗子,每格窗櫺。
從這個角度看過去應該是泰姬陵的側面,
雖然與印象中聖潔的純白有些落差,
卻無損乍見當時的歡喜。
當年,沙迦罕憑弔愛妻的所在,
約莫就是這樣的距離與角度。
隨著阿蘇離開廣場,
行經兩座金頂覆蓋的美麗閨閣,
這是沙迦罕兩位愛女的寢宮。
<哈斯瑪哈宮Khas Mahal>
這座白色大理石建築,
是沙迦罕為自己打造的私人宮殿。
如你照片所見,
其鏤雕與鑲嵌可謂極盡奢華,
而這,正是沙迦罕的鍾情和堅持。
太陽下沉的速度比預期來得快,
而我們還未見識到阿格拉堡的最精采。
感受到時間的壓力,
只得宮殿外面看個幾眼,就繼續往前走了。
<安古利巴格Anguri Bagh>
這座小型的蒙兀兒花園,
就在哈斯瑪哈宮的正前方,
是阿克巴為皇后和嬪妃打造的。
這座庭園又叫葡萄園,
因為園裡種有葡萄藤,
至今,左右兩側依然各有一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