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中庭可以說是琥珀堡的前庭,
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城門,
分別是太陽門與月亮門。
騎乘大象的我們由太陽門進城,
步行或搭車的遊客則由月亮門進入。
終於抵達心嚮往之的琥珀堡,
一定要來一張團體照。
只是,怎麼少了兩位?
原來素姬和素琴坐的是頭老象,
猶在途中散步慢行呢!
加勒中庭的南面有座獅子門,
昔時王公、今日遊客都由此入宮。
城堡內外隨處都是風景,
就連通往城門的石階也很美麗。
未經琢磨的紅色砂岩質樸古雅,
幾個姐妹實在捨不得匆匆行過。
拾級而上,穿過城門,
柳暗花明的驚喜眼前相迎,
令人遽然心動。
首先印入眼簾的是公眾大廳Diwan-I-Am,
此乃昔日王公聽取臣民諫言的所在。
而今王公不再,臣民無尋,
倒是我們大夥併肩齊坐,
聆聽導遊和小謝細說琥珀堡。
這幢宮殿以大理石和紅砂岩為建材,
不設外牆與挑高的設計,
給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聯想,
當年的王公大君真的此等胸襟?
每根廊柱都雕鏤有美麗花紋,
只可惜無暇仔細欣賞。
波浪造型的拱門彷彿畫框,
青山綠水、朝煙夕嵐,
隨四時遞嬗、晨昏更迭而變換主題,
還是可惜啊,僅得驚鴻一瞥。
繪有象頭神Ganesh的象頭神門,
是銜接皇宮內廳的主要通道,
這座三層結構的大門非常華麗。
象頭神是濕婆和帕爾瓦蒂的兒子,
他代表勇敢智慧和幸運財富,
是印度諸神中最討喜的造型,
據說從象頭神門底下走過會帶來好運。
頂樓雕有玲瓏窗格,
嬪妃於此觀看外界,
並且透過小窗拋擲鮮花以迎接國王。
除了雕花窗欞與拼花穹頂,
牆面上還彩繪有各種花草,
圖案雖然精緻細膩,用色卻疏淡秀雅,
這種低調奢華的知性美十分耐看。
穿過象頭神門,
左側是鏡宮所在的勝利廳,
右邊則為歡喜廳,
兩座宮殿中間隔著小小庭園。
勝利廳是琥珀堡內最美麗的宮殿,
乃昔日王公接見賓客的私人大廳Diwan-Ii-Khas,
其中最有名氣的就是鏡宮Seesh Mahal。
百聞果然不如一見,
這座極盡雕琢鑲嵌之能事的鏡宮,
陽光底下流光溢彩絢爛奪目。
八角形的寢宮由裡到外,自上而下,
每一寸大理石牆面,
都嵌有玻璃鏡面與彩色寶石,
並且排列成繁複華麗的圖案。
即使暗夜裡也只要一盞燭火,
便能看見晶鑽閃爍宛如群星熠耀,
教人目眩神移難辨虛實。
現在無法入內參觀了,
非但圈起圍欄還有警衛看守,
繁星閃耀的奇幻景象,
只有各憑想像了。
歡喜廳與勝利廳隔著一座庭園,
是昔日王公舉行宴會或舞會的場所。
大理石打造的歡喜廳,
除了雕窗之外還刻有各種瓶花圖案,
並以淺黃、淡綠、粉藍等顏色彩繪。
在此見識到古早印度人的智慧,
於中空的石牆內設計水道,
水流經由水道進入牆壁以達到冷卻效果,
原來這是最環保的天然空調啊!
對比於勝利廳的金碧輝煌,
歡喜廳則顯得清新雅潔,
不過我更喜歡這個小小角落。
水漬駁雜的古牆嵌住一方天穹,
就好像六百年前就是這番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