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
行抵台南左鎮,
走訪一座不太一樣的寺廟,
討教谷歌大神後資料摘錄於下。
噶瑪噶居寺建於1986年,
是藏傳佛教噶舉派在台的第一座叢林佛寺,
也是台灣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傳承的最大道場,
由台籍活佛第三世「洛本天津仁波切」開山。
這座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佛寺,
融合漢藏建築藝術之美,
帶有濃烈西藏色彩 。
整間寺院像是一座佛教藝術博物館,
收藏豐富的唐卡、壁畫、石雕、彩繪等,
更有全台最大的室內佛像,
聽說紅底白色圓點是藏傳佛寺特有的紋飾,
當年行旅到內蒙的五當昭時也見過。
門樓高牆上有造型特殊的獅、虎、
龍、馬、牛、熊、老鷹等護持。
過了山門首先看到名為<卸下>的裝置藝術,
其寓意為:若想與諸佛菩薩相應,
進寺前得先卸下虛偽假面,以本來面目示人。
主要建築群包括巍峨高聳的如來殿、
通體純白、塔頂閃耀金光的舍利寶塔,
以及香光院、文殊院、財寶天王窟與小神廟等。
沿著參道前進,
右前方出現一座純白藏紅的建築,
此即如來殿的背面,
再往前幾步,側看如來殿。
走下斜坡來至文殊院,
主要供奉文殊菩薩,
這是噶瑪噶居寺中最早興建的廟宇,
也曾是寺廟開山祖洛本天津仁波切的弘法地。
銅頂13層代表菩薩十三地,
寶塔下方設有金色轉經輪,
每個經輪內藏有佛教經典,
每轉一圈就代表念了一部。
想起當年旅遊九寨溝時,
地陪說道:風吹經幡、水轉經輪。
想來,也是一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