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八日這天,
大弟夫妻倆邀我走趟南投,
沒有片刻遲疑,立即應諾。
最後一回到南投賞梅已是八年前了,
那次,與棠用了兩天的時間,
以及信義鄉的烏松崙、牛稠坑,
早起晚歸,暢快淋漓,盡興滿意。
每年元旦前後即寒梅吐蕊時節,
有時早幾天,有時晚幾日,
今年雖然冷氣團接二連三報到,
花訊卻遲遲未至,
直到近日才進入梅花盛開期。
帶我與棠前往風櫃斗的大弟篤信:
以賞梅開始新的一年,特別幸福。
新年伊始走趟梅鄉,
徜徉於冰清玉潔的梅林中,
滌淨俗慮,迎接未來,
確實是尋常人家的平凡幸福。
在識途老馬的路線指引下居然迷路兩次,
惹得我們仨忍不住大笑,
這麼難找,誠然秘境也。
朗朗晴空,皚皚梅雪,
以賞花拍花而言,
沒有比這更棒的天氣了。
甫進山莊迎面就是如茵綠草,似雪白梅,
當真是映眼晶瑩雪白,撲鼻馥郁芬芳。
相較於花樹之燦美,
清雅高潔的縷縷暗香,
更是眾花難以望其項背的。
總覺得梅花教人心馳神迷的,
嗅覺的享受超過視覺的印象,
許是因為這樣,
親臨體驗方才特別矜貴。
園裡錯落有致地置放石塊或堆疊駁坎,
山石磊磊,梅樹蒼蒼,
交相輝映,意境高遠。
不禁想起「 Mit台灣誌 」的麥導與嚮導群,
想念他們佇立三千多公尺高的山頭頂顛,
帥氣地點名眾山。
「龍琴山莊」乃近年觀雲賞梅秘境 ,
為名藝術家唐龍才先生,
花費二十餘年心力所打造。
特別於此致謝,
感謝他用心護養梅園且無私分享美好。
<風櫃斗─梅王梅園>
午后兩點多離開「龍琴山莊 」,
下山後大弟再深入信義鄉。
考量往烏松崙的山徑窄仄,
與下山車潮會車困難,遂逕赴風櫃斗。
弟媳驚訝說道:
居然沒什麼遊人賞花客,
二十幾年來第一回驅車直抵停車場。
想是年關已近,
除了少數閒人如我等,
都在忙著清掃、辦年貨吧!
信步徐行至公有停車場,
炮仗花不讓梅花專美,
嬉鬧繽紛,奪人眼目。
<牛稠坑─柳家梅園>
趕在陽光消匿前續往牛稠坑,
遠遠望見路畔一株老梅覆雪,
路邊暫停,快步下車。
弟媳拍照是為了作畫,
所以特別講究光影,
眼見太陽就要墜跌到大山背後,
著急說道:心跳加速,很緊張。
我家老爺也是,
每每拍照到忘形,
最怕聽我提醒集合時間到了,
總要到最後一刻才拔腿快跑。
柳家梅園地形起伏和緩,
草地上不設路徑也沒有藩籬,
喜歡親近哪棵樹就逕自向前。
梅園幅員遼闊,提供了充足空間,
每棵梅樹得以延伸枝幹自由生長,
四十幾年的歲月雕塑了盤曲虬結、嶔奇蒼古的身形。
枝幹上佈滿星星點點的青灰、黃褐與淺茶,
便縱花落殆盡綠葉未發依舊動人,
難怪也有人說,梅樹最美在枝幹。
雖說如此但我還是鍾情花開繁盛,
畢竟,墨黑樹枝襯托雪白花瓣,
更能演繹梅樹之美。
時近向晚,尤其冬季,
一會兒便日影西斜暮色四合,
只得依依不捨踏上歸途。
點了蔥爆羊肉、炒羊肚、菜脯蛋、炒食蔬、
白飯、麵線以及當歸羊、清湯羊各一碗。
中午以御飯糰草草果腹,
此刻早已飢腸轆轆,
一桌飯菜湯麵,吃光剛好。
途中暫歇於清水服務站,
黑咖啡配吊鐘燒,
為賞梅輕旅寫上完美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