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6日

參觀過脫線牧場繼續南下,
來到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二十幾年前開館之初曾造訪,
留下深刻且美好的印象,
今次再來,還是很喜歡。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規劃有三區──
康樂本館、卑南遺址公園、南科考古館。
是國內第一座以史前和原住民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
也是東海岸第一座國家級的博物館。

博物館康樂本館坐西朝東,
背倚中央山脈,前臨太平洋,
擁有東台灣特有的空曠遼遠。

博物館的建築略呈長方形,
赭紅與土耳其藍的配色搶眼。

入口接待大廳的中心區域挑高,
與戶外廣場僅以落地門相隔,

引入自然天光與盎然綠意,
格外的寬敞、通暢、明亮。

山之廣場是由四周建築群圍繞產生的大中庭,
範圍涵蓋兩旁觀眾看台區的階梯座椅,
以及環繞周圍的二層樓迴廊。

這片草地綠得不太自然,
原來是科技產物「來電草皮」。

喜歡敞亮美麗的迴廊,

喜歡木格窗櫺帷幕牆,


喜歡石片、岩板拼畫。

到訪之際正展出「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
底下關於這個特展的簡介,摘錄整理自官網。


以考古學、體質人類學,
對臺灣史前文化人骨遺骸及墓葬研究之成果為背景,
說一則有關生老病死的故事。

透過科學分析方法,
得一窺先民的生計活動、精神信仰與社會組織,
並感受他們在那個遙遠時代中所譜出的生命樂章。




展場主要分為6大區域──
生而為人、成長的歷程、家與族、傷與病、
與逝者告別以及「生之歌」短片劇場。

走馬看花隨意瀏覽過特展便走出戶外,
坐坐聊聊跳高高,自在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