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八仙山玩了六個鐘頭,
非僅沒下雨還把太陽給盼出來,
然而就在上車前一分鐘,
雨,滴答滴答地落下來。
有沒有這麼幸運啊?

雨中來到谷關,撐傘散步去。

明治溫泉飯店→谷關吊橋→溫泉桂花巷→
谷關溫泉公園→捎來吊橋→溫泉文化館(谷關遊客中心)


行經明治溫泉飯店,
濃郁的日式風情讓人恍然以為,
瞬間穿過「任意門」抵達日本溫泉鄉。


茶屋和湯池都臨溪闢築,
青山綠水環繞,品香茗泡熱湯,
還真是逍遙快樂。

走在谷關吊橋時,
烏雲破了個洞,陽光自罅隙射出。

雨水一會兒就收束,
又恢復朗朗青天了。

吊橋彼端有排紅磚黑瓦的老厝,
看清楚,是「蓬萊園商號」。
平日沒迎客做生意,特別的安靜寧謐。

淑端老師開朗的笑容,
讓人看了也跟著歡喜。

鱗鱗烏瓦、鬱鬱青苔、片片黃葉,
美,就這樣裝進眼裡、心底。

續行來至桂花巷。

石磚小徑,有點兒氛圍,
然而也就如你所見,短短一小段而已。

接下來,到溫泉公園泡腳去。

可惜啊可惜,
為了配合防疫措施,
泡腳池暫停開放使用。

若說此行有什麼美中不足,
也就這樁了。

足浴不成,繼續漫晃。

驟雨一陣,滌盡塵埃,
青楓、綠草清新動人。

如此美麗景致,嫵媚人兒,
敏姬,且讓我拍張照吧!

百子蓮盛開公園一隅,
遠遠瞧見,快步向前。

百子蓮綻放時有若蓮花舒展,
且種子數量非常多因而得名。

百子蓮的屬名為Agapanthus,
在希臘語意裡agapa是愛情,anthos是花,

因此百子蓮也被稱作愛情花。


續往前行來到捎來吊橋。

再次踏上這座橋,昔日往事浮現心頭,

爸媽徐行漫步,

我倆並肩佇立……

過橋後逕往捎來步道入口,
那年由爸媽領軍,我們一起登頂。


這回,在入口留下到此一遊,
便折返回遊客中心去了。

谷關遊客中心也是溫泉文化館,

敞亮明窗迎進日光月華、青山綠樹,


裡頭陳列展示相關資訊與文創原藝。

於此稍歇片刻,就啟程返家了。

途中來到「和平社區」,
司機忽然拐進「木客公園」。


原來徐姊準備了紅豆紫米薏仁湯,

這是大山北月熟悉的野餐時間啊。

雖然不餓但實在好吃,
兩碗下肚,
吃飽喝足玩夠,該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