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40)昭君墓

2 107
6月17日 呼和浩特市

1 108
昭君墓位於呼和浩特市南郊的大黑河畔,

蒙古語稱其為特木爾烏爾虎,意思是「鐵壘」,
始建於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

1 109

1 110
原來,這裡已經被增建擴大為「昭君博物院」,

昭君墓不再是孤零零於塞北大漠的一座墳塚了。

<漢代闕門>
1 111
莊嚴的仿漢闕門。

<嬙雲浮雕>
1 112
嬙雲浮雕表現──

昭君、單于與匈奴人民太平和樂的景象。

<洗手間>
1 113
好個古意盎然的衛生間。

<董必武題詩碑>
114
董必武先生的詩作《謁昭君墓》,
以蒙、漢兩種文字鐫刻石碑上:

115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

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116
一語道盡,

昭君和親的大義情懷與良苦用心。

117  118
青塚後方還有歷代詩碑廊,

陳列清代以來有關昭君墓的碑刻。

<王昭君雕像>
119
昭君雕像宛若下凡仙子,

佇立在素樸的四角亭內。

120
也就只有冰清玉潔的漢白玉石,

方能重現其端莊嫻雅、丰儀美麗。

<神道石像生>
121

122
神道長380公尺,寬20公尺,

兩側分列二十對石像生。

123

124
這些石像生都是漢代出土文物的仿製品,

小梅特別解釋了這個「虎叼羊」,
以弱肉強食突顯草原民族的野心。

<青塚牌坊>
125  126
素雅潔淨的牌坊前我們笑鬧如常,賣萌依舊。

127
並非不敬也無輕佻,

只是隨著歷史遠去歲月稀釋,
究竟還剩多少情緒,
來到昭君墓前憑弔的,又有幾人?

<和親銅像>
128
並轡而行的雙騎塑像,

是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勒馬同駕的場景。

129
淺淺笑意取代了深深蹙眉,

許是單于的珍愛呵護彌補了塞外的孤冷寂寥,
昭君清麗的臉龐終於漾開一朵笑靨。

<墓碑>
130

131  132
墳塚前方的平台上有兩座亭子,

分別豎立以漢蒙文字鐫刻的墓碑。

<王昭君墓>
133
沿著石階拾級而上,

腳下這坏黃土便是昭君長眠之地了。

134
昭君墓高達33公尺,

由人工積土夯築而成。

135
據民間傳說,

每到涼秋九月草衰時節,
四野草木盡皆枯黃,
唯有昭君墓草色青蔥,嫩黃黛綠,
因此被稱為「青塚」。

137

158
呼和浩特的蒙語直譯為「青城」,

據說也就是因青塚而得名,
而「青塚擁黛」早就是呼市八景之一。

138  139

159
墓頂有座六角攢尖的蘭亭,

亭內石碑的一面刻上「大德」二字,
另一面則是昭君的人像浮雕。

140

160
墓頂上視野遼闊展望甚佳,

俯瞰博物院,遠眺大青山,
櫛比鱗次的屋宇房舍也盡收眼底。

141
步下青塚,回返神道,

文物陳列室與展演廳分列兩側:
昭君故里、匈奴文化博物館、和親園、
單于大帳以及藏墨苑書畫展廳。

142
時間有限沒能逐一參觀,

只瀏覽了最具代表性的匈奴文化博物館。

<匈奴文化博物館>
143

144
這是當今世上唯一的匈奴博物館,

建築外觀發想自蒙古包的意象,
屋頂飾以匈奴王冠——雄鷹展翅。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展出概念以草原遊牧民族風格為主,
內容包括出土文物、文獻資料、書畫雕塑等,
參觀者藉此認識匈奴歷史與漢匈關係,
從而理解昭君出塞的歷史意義。

157
來到莊嚴肅穆的陵園,

原本應該凝心感悟的,
可我們腳步匆匆,言笑晏晏,
昭君啊,對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