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37)老牛灣

內蒙古(37)老牛灣
6月16日 鄂爾多斯市清水河縣

內蒙古(37)老牛灣
黃河第一灣──老牛灣,

座落在黃河與楊家川溝的夾角,
地處黃河大峡谷的核心地段,
昔時的戰略要地,今日的觀光勝境。

內蒙古(37)老牛灣
「山圍水繞」不足以形容它的獨特,

「長城與黃河唯一握手之地」方能彰顯其殊異。

內蒙古(37)老牛灣
老牛灣村共有兩個,

分别位在内蒙古與山西,
中間以一道深溝──楊家川峽谷相隔。

內蒙古(37)老牛灣
在老牛灣碼頭下船後,

沿著小徑與修復過的長城拾級而上。

內蒙古(37)老牛灣
想到小梅只給我們45分鐘的時間,

不由得加快腳步。

內蒙古(37)老牛灣
右側山崖為小型峰叢地形,

在藍天白雲襯托下,
這些爭高直指的奇石愈是顯得嶙峋崢嶸。

內蒙古(37)老牛灣
地景解說牌如此敘述:

暴露地表的石灰岩經長期的構造抬升、溶蝕和風化作用,
形成縱橫交錯、迂迴曲折的溶溝,
將石灰岩切割成峰叢。

內蒙古(37)老牛灣
烈日下喘著氣繼續前行,

停步拍照是最好的歇息。

內蒙古(37)老牛灣
「閻王鼻子」高約0.7-1公尺,

屬於4.9億年前的奧陶紀石灰岩。
這個小型溶洞的位置險要,有若人體的鼻子,故名。

內蒙古(37)老牛灣
透過山洞俯望絕壁下的黄河綠水,

風光尤其壯麗、秀美。

內蒙古(37)老牛灣
來到最高處──老牛灣堡。

一看即知這是座新近的建築,
真正的明代屯堡──老牛堡在對岸哪!

內蒙古(37)老牛灣

內蒙古(37)老牛灣
若想遠觀形勢險要的老牛灣,

內蒙古此岸的角度較好,
如果要近距離遊覽老牛堡,
就得再坐船到對面的山西省去。

內蒙古(37)老牛灣
從制高點放眼望去,

老牛灣三面環水一面連山,
猶如半島插入黃河。

內蒙古(37)老牛灣
老牛堡雄踞在陡峭的大石崖頂,

其地形之險峻,位置之厄塞,
大有居高臨下,威震千里之勢。

內蒙古(37)老牛灣

內蒙古(37)老牛灣
明代初期已成為軍事要塞,

崇禎9年建成戍邊把關的老牛堡,
直到清代還有兵馬駐紮。

內蒙古(37)老牛灣

內蒙古(37)老牛灣
後來由於土地貧瘠交通不便,

當年百餘戶村子的多數人相繼搬遷,
如今只剩下幾戶人家和廢棄窯洞,
以及懸崖邊上那座磚石空心城樓「老牛灣墩」。

內蒙古(37)老牛灣
至於內蒙古這邊的村子則正在施工,

看起來像是遊客中心之類的建築。

內蒙古(37)老牛灣
轉個方向俯望,

牛頭雙角的山崖邊上,
長城與黃河於此交匯。

內蒙古(37)老牛灣
明長城遺址西起老牛灣口,東至ㄚ角山,

時斷時續,綿延不絕,
最大的特點是利用地形,以險為塞。

內蒙古(37)老牛灣
竟然在內蒙古遇見了,

象徵中國的兩大標誌,而且──

內蒙古(37)老牛灣
長城宛如黃土壟,

黃河有若綠綢緞,
在老牛灣我看見了顛覆過往印象,
截然不同的長城與黃河。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