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6月15日 鄂爾多斯東勝區→清水河縣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離開市區不久便上國道210,

經過「康巴什收費所」時,
交通警察例行檢查是否繫妥安全帶,
之後便循G18高速公路東往清水河縣。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這兩天都兜繞在鄂爾多斯,

因為它的面積有8.7萬平方公里,
將近2.5個台灣大。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此行不過是蜻蜓點水了一下,

遊賞其中幾個景區而已。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藉著分享前往清水河縣的沿途風景,

順便簡介這塊罕見的古老臺地。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鄂爾多斯已有30億年的歷史,

紀錄下陸海沉浮的地質變遷。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美麗的海百合、著名的三葉蟲,

在高原西部的桌子山都有蹤跡,
甚至還發現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恐龍足印化石群。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趙、秦、匈奴都曾佔有鄂爾多斯的一部分,

秦滅六國後不但修築了萬里長城,
還在兩年半之內興建一條「秦直道」,
這條號稱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南北貫穿了整個鄂爾多斯。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這裡原本是得天獨厚、綠意盎然的土地,

奈何千百年來大漠風沙與連年烽火,
幾乎將古城遺址和古文化盡數掩埋。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今日鄂爾多斯的地形為──

東部以綿延的丘陵山區,
與晉西北的黃土高原接壤;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西部為波狀高原,

艱辛地與風沙爭奪每一寸土地;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北部有片狹長的黃河沖積平原,

為內蒙難得的米糧產區;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至於面積最大的,

則是由中北部向南延伸至陜北的沙漠。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隨著一路東行地貌有了變化,

被侵蝕後的山丘剖面顯露出,
灰白、赭紅相間的沉積岩。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高速公路闢於高處,視野遼闊,

可這是付出代價的,
古老美麗的大地因此開膛剖肚,傷筋挫骨。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下了高速公路後繼續東行,

此後路況欠佳,搖晃顛簸。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終於來到黃河邊上,

橋樑建設工程正在進行。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隔著這條中國母親河,

對岸是山西省,
所以零星可見窯洞形式的房舍。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此地煤產豐富,

而且礦層裸露地表容易開採。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想起來了嗎?先前提過──

鄂爾多斯由於盛產「羊煤土氣」而致富。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沿途所見盡是大型機具與運煤車,

難怪這段公路坑坑疤疤殘破不堪。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進入景區的道路令人擔憂,

崩塌的岩壁下毫無障蔽,
只消一場大雨就可能土石坍方。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四個小時的車程後,

終於抵達下城灣碼頭。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在碼頭附近的「黃河人家」午餐,

分明來到了黃河邊上,
可這黃河鯉卻遜掉了。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所幸花生、炒蛋、青菜十分下飯,

佐以滋味質樸的饅頭,剛好。

內蒙古(35)前往黃河大峽谷
吃飽飽,準備船遊黃河大峽谷去了!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