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6月14日 包頭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第四殿時值整修,禁止參觀,
沿著經幡小徑前往第五殿──喇彌仁殿。

<喇彌仁殿>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喇彌仁殿興建於1892年,
為五當召最晚的建築物。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是學習教義戒律和研究宗喀巴教義學部,
這種學部在內蒙地區藏傳佛寺中僅只五當召講授。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殿內正中端坐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銅像,
左右兩側為弟子嘉曹杰、克主杰的塑像。
牆上佛龕內有千尊一模而成的宗喀巴小泥塑像。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任人都無法相信這位阿嬤高齡90歲,
她安步當車走完了五當召的每個殿堂。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更教人嘖嘖稱奇的是,
旅行內蒙之前甫自日本歸來,
而八月份她又要到長江三峽。
希望自己以她為榜樣──
保持健康,樂活當下。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隨後沿著白牆而行,
前往第六殿──金科(曼陀羅)殿。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捨不得匆匆行經這片純淨,
總要留下些什麼才不覺遺憾。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謝謝阿媯借了條圍巾給我,
映襯著雪白高牆好生出色。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這個畫面很美,
我說的是藍天、白牆以及迂迴通道,
所以老爺多拍了幾張。

<金科(曼陀羅)殿>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金科(曼陀羅)殿原名努尼殿,
是供僧人靜坐修持的殿堂,
曾毀於文革期間,2003年在遺址恢復並擴建。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全殿上下二層,一樓為佛堂,
正中供奉三世佛銅鑄鍍金佛像,
其他另有千手觀音像、六世班禪大師與宗喀巴大師像。
牆上繪有藏傳佛教九大佛寺壁畫。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隨後一行人轉著經筒魚貫而行,
續往第七殿──蘇卜蓋陵。

<蘇卜蓋陵>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蘇卜蓋陵是五當召頭世活佛建廟之前的住宅,
在他去世後,僧眾為了紀念,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就將他的舍利塔存放在這裡,
此後,七代活佛靈塔都珍藏於此。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靈塔雕刻精美,
鑲有珍寶玉器,外部鎏金。

<阿會殿>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阿會殿位於山坡最高處,
是學習密宗醫學的學部,
由烏拉特東公旗協理熱西鵬斯格出資建造。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殿底層正中斑斕的山洞,
供奉釋迦牟尼佛和他的兩個弟子,
其兩側是十八羅漢和四大天王。
塑像神態各異,氣宇非凡,
泥塑山洞險峻逼真。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二樓主要供奉本學部主供佛──
勝樂金剛與藥王佛。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最後來到第九殿──甘珠爾活佛府。

<甘珠爾活佛府>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甘珠爾呼圖克圖是五當召第一世洞闊爾活佛的經師,
駐錫地在多倫善因寺。
活佛府的正廳為會客辦公的地方,
裡屋為臥室,耳房則是經師的居室。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活佛府在1996年地震時嚴重損毀,
之後進行維修恢復原貌,2000年開放參觀。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五當召的活佛共轉世七代,
最末一代於1955年病故,
此後就再也沒有請回活佛。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除了聽說過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
對於藏傳佛教毫無所知的我,
到此一遊純粹欣賞特殊的藏廟建築。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五當召的所有建物,

舉凡橫樑、立柱、門楣等,
都雕刻並繪製有精美圖案。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這些圖案大抵用色鮮豔,

與白牆、黑窗、棕紅飾帶和金色法輪形成強烈對比,
不僅彼此輝映也特別典雅醒目。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一扇扇的窗子尤其令人著迷。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厚重的墨漆外框,
絳紅、黛青的雙色窗櫺,
垂睫也似的遮陽擋雨棚,
乍看,宛如佛眼俯瞰人間。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一雙雙深邃的瞳眸凝睇著人來人往,

與佛結緣,慧根在心的究竟是那個?

內蒙古(25)五當召之二 
礙於高山症的威脅,
此生可能無法造訪天高地遠的西藏,
走一趟五當召,
算是小小地彌補了這個遺憾。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