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6月13日 達茂茂明安草原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達茂茂明安草原是新近推出的景點,

阿梅說我們排得上先發的前五團,
因此,地方政府慎重其事地接待。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除了服務地方政府的小李先生隨車同行,

還特別安排文化部官員負責導覽,
依序參觀哈撒爾祭奠堂與黑山岩畫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穿越草原上的聯外道路,

抵達祭奠堂所在停車場。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牛兒悠然自在低頭吃草,

根本沒將人車看在眼裡。
或許再過些時候,
牠們就會避著紛至沓來的遊客了。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入口處有座哈布圖•哈撒爾的塑像,

以拙樸粗獷的線條刻畫堅毅嘴角與矍鑠雙眸,
充分表現這位英雄的大無畏精神。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石碑以漢、蒙兩文簡介其人其事。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通往祭奠堂的路徑長一公里,

因應今秋祭典正在鋪設步道。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哈布圖•哈撒爾(1164年-1227年),

是尼倫蒙古乞顏部領袖也速該的次子,成吉思汗的胞弟。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哈撒爾身材魁梧,精騎善射,勇武過人,

是蒙古族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他驍勇善戰屢建奇功,終生輔佐成吉思汗,

為強盛蒙古民族與建立蒙古帝國立下不朽功勳,
被成吉思汗封為「千戶侯」。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包括茂明安人在內,

其後裔約佔中國蒙古族總人口的三分之二。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茂明安人祭奠哈布圖•哈撒爾的活動,

始於元朝忽必烈時代,
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記載。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西元1633年茂明安人隨後金政府調遣,

從呼倫貝爾草原西遷至陰山,
晚清時由於陰山故地逐漸放墾,
部落被迫四次北遷來到此地。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祭奠堂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破壞,

1988年達茂旗政府在烏蘭察布草原的新寶力格蘇木,
重建這座哈布圖•哈撒撒爾祭奠堂。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祭奠堂座落於低窪處,

據說過去這裡是個水塘,
水位下降再加上風化作用,
形成特殊的沉積岩地形。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通道兩側層疊相倚的大小石塊上,

佈滿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地衣,
那位文化部官員說這是「石花」。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返家後查了資料這才曉得,

原來生長在岩石上的殼狀地衣又叫石花,
而且,地衣絕對不是「一種」簡單的植物。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地衣是真菌和藻類的結合體,

相互提供所需的物質和條件,
乃自然界中最突出且成功的共生現象的範例。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地衣體中真菌與藻類的結合,

使它對環境有著驚人的適應性,
能忍受酷寒貧瘠與長期乾旱。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可以生長在峭壁、岩石、樹皮、凍土,

甚至環境惡劣的沙漠與南、北極,
其中附著在裸露岩石上的被稱為「石花」。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蒙古勇士圖騰柱。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遙望祭奠堂與敖包。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堂前廣場正在進行工程。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大汗戰旗──蘇魯錠。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堂內正廳供奉哈撒爾塑像。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左側房為最初始的祭奠堂──白色蒙古包。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蒙古包的圍氈由純色白羊絨製作,

沒有扣繩與箍帶,
與常見的蒙古包不同。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聽說裡面掛有紅白兩幅畫像:

白色為潔,象徵慈祥的哈薩爾;
紅色為兇,代表憤怒的哈薩爾。
無法趨近也就沒能見著。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右側房陳列相關文物。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堂內空間狹窄,無法同時容納多人,

團友輪流進入,匆匆瀏覽。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隨後前往位於坡頂的敖包。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沿途石花、野花繽紛,

每每停下腳步俯身端詳,拍照紀錄。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大敖包的四個方位,

各有排成一列的四個小敖包。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敖包底層繫滿藍白二色哈達,

祿馬風旗則環繞於上面幾層。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懷著虔誠心情來到敖包前方,

選塊石頭添上再繞著轉三圈,
祈求闔家健康,旅途平安。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高處佇立,盡覽四野好風光。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內蒙古(19)哈布圖•哈撒爾祭奠堂
回程的路上,

望見小李先生高坡上趕著牛群,
瞧他吆喝的模樣儼然牧童。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