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酣眠,滿懷幸福歡喜醒來。
簡單梳洗後添購了麵包、咖啡再加滿油,
這就往塔塔加前去了。
對我倆而言這是一條全新的道路,
說也奇怪之前怎麼從未想過要來這裡走走。
由於聽多了「新中橫公路」,
一旦上路還真的挺興奮的呢!
從阿里山到塔塔加遊客中心只有短短20公里,
竟然花了我們四個半鐘頭,
一定有人納悶,究竟這兩人是逛到哪裏去了?
一直以為新中橫公路和其他橫貫公路一樣難走,
原來是錯誤的刻板印象,
尤其阿里山到塔塔加這一段,
簡直就是親切平易的景觀公路。
路面平坦寬敞媲美一般省道,
山形俊美壯麗令人目不暇及,
行車其間不僅毫無壓力,
遊刃有餘之外還能分心旁騖看看風景。
最貼心的是沿途設有臨時停車區,
方便遊人隨時隨處隨興地賞景、拍照。
這一路上山容和林相都很迷人,
所謂的層巒疊嶂根本就是如此,
青山連綿迤邐而去完全望不見盡頭。
甫抽出新葉的楓香晨風中纖柔款擺;
晚了兩個月的緋寒櫻滿眼綠意中零星點綴;
眉開眼笑的森氏杜鵑鬧哄哄地喧嘩著;
兀立路邊的白枯木反而成為搶眼的主角。
美景當前腳步因而膠著凝滯,
就這樣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八點多出發來到塔塔加遊客中心時,
竟然已經午后一點啦!
究竟我倆讓什麼景致給挽留了腳步?
就請你耐心看下去了。
<鹿林神木>
高齡2700歲的鹿林神木乃全台第二大神木,
位於台18線103公里處。
循著公路左側邊坡的木階往下走80公尺,
即可來到神木下方的觀景台。
難得如此輕易就能親近這麼一棵紅檜巨木,
說什麼也得過來和他打個招呼問聲好的。
孰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
令得我倆倉惶狼狽間忘了留意路邊的標示,
竟然就這樣和樹爺爺擦身而過。
來到「玉山國家公園界碑」時雨勢漸歇,
於是下車走走。
其實附近沒有什麼特別風景,
只是一個象徵的意義──
由此開始正式進入玉山國家公園。
<石山服務站>
規模小小的服務站當天(星期三)大門深鎖,
推想只有假日才開門服務吧!
這裡以觀日出、賞紅葉、看獼猴著稱。
觀景木棧道正對著阿里山山脈,
雨後初霽的山巒層次分明,深淺交錯,
在煙嵐雲霧繚繞下時隱時現。
忍不住張開雙臂好將這一切擁在懷抱。
回望來時的新中橫公路一條白蛇也似,
輕靈地蜿蜒在青山綠樹間。
遠眺聳立天際最高處的玉山主峰,
剛好將聖山與我們家的ㄅㄨ ㄅㄨ框在同一畫面。
此地林相豐富美麗,
尤其到了秋冬之際,
滿山遍野的紅榨槭由綠轉紅一片燦爛耀眼。
此際才是初春時節,
看不到天地的作手如何手持畫筆一叢一簇地塗紅抹黃,
然而光是這樣的淺黃、嫩綠和墨青,
已經教人無限神往。
台灣獼猴經常在這個區域活動,
公路上方還有一條專門替牠們架設的「獼猴天橋」。
可能因為剛剛下過一場冷雨,
這些囂張撒野的獼猴們全都消聲匿跡。
終於在這裡邂逅了毛地黃,
然而怎麼看都覺得名實不符,
明明是紫色花朵嘛!
查了資料才知道毛地黃有紫紅、黃、白三種顏色,
那麼,為什麼不叫毛地紫、毛地白?
這樣問,會不會太無聊?
或者只是凸顯我的孤陋寡聞?
草地上幾株盛放的法國菊,
雖然花季未到卻急著趕在春暖花開時節,
搶先妝點這片山林。
法國菊經常被誤認為瑪格麗特,
雖然兩者是有那麼些相似,
但是仔細端詳就能看出彼此的差異。
想不到的是這麼純潔美麗的花,
竟然威脅到其他高海拔地區植物的生存,
為了保護原生種植物於是將之剷除。
只是,這樣又哪裡公平了?
不是說弱肉強食,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