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母親節是家族年度大事,
兒孫們南歸北返回到媽媽、奶奶身邊,
闔家團聚,欣悅歡鬧。
媽媽離世後第一個母親節,
雖說不至於怎麼傷心難過,
然而,就是失落,
些許惆悵更多思念,
不一樣了,再也不一樣了。
媽媽,母親節快樂!
週五女兒從高雄北上,約我新竹會合,
她早幾天就預訂了後火車站附近的「新竹窟」。
無肉不歡的姑娘,
怎麼會尋了間純素的蔬食料理餐廳?
原來,餐廳建築是老宅重生,
前身為90餘年歷史的警察宿舍,
女兒曉得,媽媽就喜歡這種氛圍。
時間稍早,午餐前還有些餘暇,
信步走向不遠處的另一幢日式房舍。
<下竹町書坊 >
這間承載悠悠歲月的日式建築 ,
座落於新竹後火車站的南大路上,
原是日治昭和時期的警察宿舍,
迄今已有90幾個年頭了。
2018年啟動「老樹舍計畫」,
經過三年整修,打造成藝文特區。
定期舉辦活動且備有繪本書籍,
販售文創商品與簡單飲品,
開放免費入館,參觀閱讀。
週休假日舉辦「下竹町老樹文創市集」。
真心喜歡這裡,
一個人喝茶看書,
姊妹們閒聊家常,
獨處結伴,都能自在閒適的好地方。
這個檔期展出陶藝創作,
母女倆逐個欣賞,彼此分享。
<新竹窟 HSINCHUKU>
與「下竹町書坊」一樣,
係由90餘年歷史的舊警察宿舍改建,
餐廳強調有機、在地與簡單的「裸食主義」,
提供創意設計,風格多元的亞洲蔬食料理。
這幢日式民宅雖然經過修復,
但裡外依舊保留下歲月韻味,
黝黑的鱗鱗屋瓦,
溫潤的窗櫺隔柵,
幾分兒時老家的樣貌,
喜歡,也是源自於心底的眷戀。
戶外老樹蔥蘢,綠植郁綠,
入夜後燈盞拈亮,想必迷人。
整個牆面的窗戶引進天光,
空間雖不寬敞卻通透明亮,
木質桌椅搭配柔和光照,
營造出溫暖舒適的氣氛。
餐飲提供單點與套餐選擇,
女兒訂了B式雙人套餐──
風味小食任選四種
主食任選一種
咖啡與茶任選二種
母女倆討論後各自挑選兩種小食──
越南阿嬤也愛鳳梨潤春捲,
鐵鍋裡的起司娃娃,
奶香檸檬味噌烤櫛瓜,
泰三杯炒年糕,
主食部分則選了栗子南瓜咖哩炊飯,
飲料是冰椰奶拿鐵與熱燕麥抹茶,
女兒再加點一份香蘭紫米椰奶冰淇淋,
為佳餚美饌寫下完美句點。
兩個小女人何來大肚量,
打包南瓜咖哩炊飯與泰三杯炒年糕,
把有限的胃容量留給了飲料、甜點。
菜餚非僅美味好吃,
擺盤配色也很用心,
眼睛、味蕾都獲得滿足,
謝謝女兒款待。
<麗池公園 玻工館>
飯後漫晃到麗池公園,
鮮少在這個季節造訪,
粉紅謝落,遊人散盡,
翠綠蓬然,清幽寧謐,
舒服靜謐的美麗所在啊!
然後,隨興走進「玻工館」,
一樓特展為「玻慢慢 Glass in Adagio」。
兩間展室─光影微步、輕吟大地,
幾個主題─記憶之森、彩虹森林、夜之精靈、
雨的旋律、雨中微光以及自然之鏡等。
喜歡《記憶之森》,
玻璃瓶內封存來自森林的葉片種子羽毛,
女兒則欣賞懸垂吊掛的平衡與律動,
喜歡《雨的旋律》,
透過光影呈現晶瑩剔透的玻璃雨,忒美。
二樓是常設展區,
熱心志工為我倆詳盡導覽,
從玻璃工藝欣賞說到中外玻璃歷史,
還概略介紹玻工館的建築特色。
導覽將近一個小時,收穫許多,謝謝。
這個作品很特別,
正面看是這樣的一座山,
換個角度就變了個樣貌。
道謝告辭後步出展館,
回首瞧見志工先生說的玻璃窗上的金竹。
暮色中,母女倆牽手踱步向車站,
涼風習習,心底暖暖,謝謝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