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從山徑回到老街仿若重返人間,
如織遊人穿梭在基山路與豎崎路上。
仔細聆聽,他們說著粵語、日語,
原來九份早已隨著各種旅遊報導,
出名到港澳、日本去了。

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九份的確營造一種迷人的氛圍,
媚惑著來自高度現代化國家的人們。
頭頂著暈黃燈光,足踏著石板老街,
映入雙眸的是仿古懷舊玩意,
吃在嘴裡的是美味價廉小吃。
有誰不愛這樣的輕鬆愜意?

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或者豎崎路上尋一家茶坊,
沏一壺香茗配幾碟點心,
居高臨下將好山好水盡收眼底。
如此風雅,又有幾人能夠抗拒?

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昇平戲院」儼然九份地標,
熙來攘往的遊客都興致勃勃地在此留影。
看來,九份與侯孝賢導演之間,
早已因著「戀戀風塵」,
建立起共存共榮的親密關係了。

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非假日的午后,
「九份文史工作室」木門深鎖。
刷白的老舊門板飾有雕花,
百無聊賴的門環則靜候輕扣。

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門上貼著一副對聯,
只猜出左邊的這句是「雞鳴春曉」,
至於右邊那句完全沒有頭緒。

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已經過午,
於是就近在「山海觀」用餐,
我們看上的是這裡絕佳的View,
其實,也真的僅止於此了。

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這裡的簡餐實在不怎麼樣,
雖然點了四客不同的餐--
糖醋排骨、宮保雞丁、黑椒牛柳和紅燒牛腩,
但是從外觀看起來卻沒什麼差別。
尤其離譜的是,宮保雞丁竟也澆上濃稠芡汁。

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暗自忖度:
可能只是將冷凍餐包微波加熱而已。
幸好現煮的咖啡香醇,
稍微安慰了沒吃到美食的失落。

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比鄰的「賴阿嬤芋圓」、「王家芋粿巧」,
是九份老街裡的經典美食,
分別品嘗一些,這才彌補了方才的不滿足。

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弟弟說,
豎崎路上有家很特別的民宿,
我也依稀記得在「食尚玩家」裡看過,
只不知我倆說的可是同一家。

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記憶九份」,是的,
我們討論的正是「記憶九份」這間民宿。

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隱身在豎崎路尾的這幢老舊房舍,
一個不經意也許就會錯過,
雖說如此,它可有名得很!
是日,就有兩個來自香港的女孩投宿於此。

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高齡200歲的斑駁木門上,
一副「文章瑞世 詩禮傳家」的對聯,
紅磚頭、黑卵石砌成了低矮門檻,
花槽裡種滿各式花草翠竹,
簡單雅致得一如鄉下人家。

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就在我們門外探頭探腦之際,
「伊呀」一聲,老闆娘從木門走出,
竟然還認得一年前來過的弟弟,
主動帶我們入內參觀。

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一樓設有簡單小廳、廚房和浴室,
樓上一張鋪著潔淨鬆軟棉被的大床。
床側與床前有兩扇大窗將無限山景迎入,
根本無須起身,只消坐在床榻就可以觀景。

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流裡台上擺著瓶瓶罐罐,
裡頭裝盛各種花茶,
還有個稍微架高的小閣樓,
一扇大窗正對著美麗山水,
坐在這裡即使發呆也是享受。

九份風情(三)老街與豎崎路
告別從竹北嫁到此地的老闆娘,
差不多也是回家的時候了。
就在這時,太陽悄悄雲端露臉,
弟媳也漾起歡喜笑容,
趁著光線正好搶拍了幾張照片。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