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要不走東窩賞螢步道,
要不走內灣大橋對岸的產業道路,
不想,在船長事先規劃與杏榮執行領隊下,
一群女子居然前往馬胎古道踩線探查去。
在竹59鄉道開通並且取代古道功能後,
古道就漸漸地湮沒在荒煙蔓草中,
與南坪古道在情人谷的涼亭交會,
步道終點在義興村的瑪雅山莊。
邊坡的叢草與高大的林木,
渲染著深淺濃淡的綠意,
看著就覺得舒心歡喜。
350m處有座越溪水泥橋,
橋體浸染青苔地衣,
看起來有些年代,古樸美麗。
有用心計算過的,
階梯寬度符合腳步跨距,
雖然緩坡上行卻不怎麼辛苦。
山友告知前方不遠有座涼亭,
但隨興如我們,
覺得路邊閒坐也挺好的。
彷彿事先曉得午餐時間得延後,
舜珠備了紅粄,杏榮帶了酵素茶,
再加上花生、毛豆、紅棗、果乾和餅乾,
絕對足夠撐到午後一點了。
枕木階梯之後是土石路,
若遇天雨也許泥濘濕滑,
但秋高氣爽之際,走來舒服。
涼亭乃南坪古道與馬胎古道交會之處,
面對亭子,
右側來路為南坪古道,
往前直走即馬胎古道。
這段路自然原始,生態豐富,
林樹蒼鬱濃密,叢草生機盎然,
沿途還有蟲鳴鳥唱,
自然天籟不絕於耳。
沿途山友絡繹無絕,
還有來自台北某社大古道班的三十幾位學員,
難怪小弟的朋友戲稱,
馬胎古道乃觀光級步道。
樹幹徑約三個成人合抱,
藤蔓纏繞披垂,
樹冠郁郁蔥蔥,亭亭如蓋,
叢叢簇簇的鳥巢蕨附生其上。
向樹爺爺鞠躬致敬後繼續前行,
不久就來到1.1k處的單索吊橋。
繩索打造的吊橋纖盈美麗,
目測距離溪底不過兩公尺,
沒啥好怕,放膽走去便是。